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转载
深读丨洞庭湖畔这“一小步”,或许能让湖南前进“一大步”!
发布时间:2021-08-16 16:10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湖南红网益阳站 浏览次数: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益阳报道

说湖南是鱼米之乡,绕不开洞庭湖。如今,一场新时代的三农变革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试验,洞庭湖畔的这一小步,或许将让三湘大地迈出一大步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益阳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从2021年至2025年将继续在益阳市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

为什么说继续呢?

因为,益阳市在十三五时期就已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洞庭霞光。(图:沅江发布)

2020514日,在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作为试验区的益阳市曾就改革成效进行了专题报告。彼时,记者曾刊文《湖南这块深耕五年的试验田,吹来了收获的信风》介绍了相关情况。

此次,湖南再次专门出台文件支持益阳市持续深化农业领域改革,至少透露了两个强烈信号。

1、益阳市作为全省现代农业改革的试验区,在上阶段改革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推进条件。

2、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把脉定向的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南决策层对于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伐正在快马加鞭,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

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周立波以故乡益阳清溪村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艺术再现了中国农民走进新农村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面貌。

如今,作为全省农业改革的试验田,让农民挑上金扁担,益阳市正在接续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把液体菌种洒在芦苇做的培养基质放入大棚,这些平菇620日前就可采摘了。1公斤平菇可卖24元。”6月初,在沅江市郊区,租地建了10个大棚的肖元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守护好一江碧水,沅江造纸企业全面退出。该市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芦苇生产芦笋、芦菇。

退的目的是为了进,退的是污染,进的是生态。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委书记杨智勇曾向记者讲述沅江市退的故事。

目前,沅江芦笋、芦菇原料及加工食品,年综合产值达36亿元。

沅江的产业转型,是益阳现代农业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益阳市着力实施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特色、一片一产业,茶叶、大米、虾蟹、蔬菜、笋竹五大现代农业产业结成联盟,形成安化黑茶、南县稻虾、赫山兰溪大米、桃江笋竹、沅江芦笋芦菇、资阳绿色休闲食品、大通湖大闸蟹等7大优势特色产业。

春天的南县,油菜花与房屋涂鸦相映成辉。

2020年,益阳的稻虾、茶叶、水产、蔬菜、休闲食品5大产业综合产值达1041亿元。

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农业只有聚集成产业,品牌、科技、人才、资本才有更好的切入点。

记者注意到,在上一轮改革中,益阳市在农业品牌建设、社会化服务、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领域都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

而农业现代化提速,最直接的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农民。

2020年,益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2%,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8万元,达18818元,比上年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2020423日,湖南省委调研组曾专程前往益阳市调研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工作,得出的结论是:益阳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工作站位高、条件好、力度大、成效显著。

记者认为,此次湖南再度出台文件支持益阳市持续深化农业领域改革,是经过测产之后的综合判断,是希望对其可取性的进一步放大,既有信心更有期待。

既然是要更上一层楼,那么自然会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

首先,记者注意到,在与此前将益阳市定位为湖南农业改革试验田不同,此次的文件中的定位是:力争将益阳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先行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也就是说,此次湖南对益阳的期待,并不仅仅是为湖南探路,而是要力争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改革的先锋。

记者认为,这既是对益阳市改革的加码,同样是对上一轮益阳市改革的肯定。

同时,正是由于上一轮改革中的显著成绩,让我们见证了这块试验田具备更高的产能和潜力。

当然,这是宏观层面上的,还有具体的任务目标。

炊烟袅袅,正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在新发布的文件中,对未来一个时期益阳市的现代农业改革,标定了四个探索方向:

探索推进农业产业一县一特集群发展。

探索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探索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探索构建农业产业发展要素支撑体系。

19个重点目标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比如,在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中提到,每个农牧渔业大县(市)力争建成一个农产品加工园。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产品加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就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的速度。

比如,要着力推动优势特色全产业链建设。前文曾提到,益阳的部分现代农业产业已经结成联盟,但仍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甚至形成产业链。这里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意味着农业的高度现代化和产业化,这其中还会推动农业的品牌建设和三产融合,而最终会落脚在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上。

目标中指出,要加快农业智慧化、数字化建设进程。其实,这几年益阳市的农业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可圈可点,比如安化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新基建方面就有许多新突破。再比如,南县是湖南首批与阿里巴巴签订数字乡村建设框架协议的三个县之一。智慧化、数字化是现代农业的未来,益阳无疑已经是先行者。但对于农业大市而言,目前的智慧化、数字化体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虽然此次的文件中并没有量化改革目标,但记者注意到,去年514日召开的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对此有明确描述:通过改革,到2025年,益阳市粮食总产量将稳定在22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底,湖南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85元,位列全国第9,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的,目前仅只有省会长沙一地。

记者认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的基础离不开农民富裕富足,最终的落点仍然是农民富裕富足。

金黄麦田勾画出唯美线条。

最后,记者谈几点:

1.为什么是益阳?益阳市位于环洞庭湖区,但同时域内又包括丘陵区和山区等相对复杂地理形态,从而催生了多元的农业形态。

例如,环洞庭湖绿色生态农业区、益沅桃(益阳市、沅江市、桃江县)城镇群休闲观光农业区、雪峰山北部优质特色农业区。

而益阳市的农业地理格局与湖南省整体的农业地理格局相似,益阳市进行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对于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为广泛的借鉴意义。

2.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先行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和乡村振兴样板,这不是三块牌子,而是益阳作为试验田需要经历的三种形态。

改革即先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示范,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转移到全面乡村振兴上,所以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才是这场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只有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这场改革的意义才能最大化。

3.“‘一县一特集群发展是个发展新目标、协同发展新格局。农耕文明自古就是人与自然的故事,讲究统筹和谐,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何种大局观,需要有大农业的思维。

一县一特是近年来湖南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笔,但有些地方却难免在地域和农产品品种上被局限。如何打破藩篱,进行跨地域、跨品种甚至跨产业的融合,形成集群合力,产生1+12甚至3的效果。攥起拳头,才能为湖南的现代农业打出新名号,让湘品出湘闯出新天地。

4.虽然是现代农业改革,但决不能故步自封地仅停留在农业领域。

文件中,对于未来五年改革的指导思想有这样一句话:找准三高四新切入点、用好先行先试发力点、抓好特色发展突破点。

所有的改革都离不开时代的坐标系进行参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题中之义,而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则是实现现代化新湖南的现实路径。

就目前而言,农业在湖南三大产业中处于短板位置,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地位却十分关键。

这场洞庭湖畔的改革与当前的很多重要工作一样,都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但不一样的是,这场洞庭湖畔的改革,将决定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能够多长,将影响湖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有多稳。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