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科 2020年07月13日

衡阳市2020年晚稻和中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年我市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136.14万亩,晚稻计划种植317.65万亩。根据我市历年中晚稻病虫发生规律,结合早稻病虫发生实况、耕作栽培特点、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我市晚稻和中稻病虫害大发生。其中: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460万亩次;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4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面积480万亩次;纹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次;稻瘟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1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发生面积4.6万亩次;稻蝗、稻秆潜蝇、稻蓟马、稻水象甲、细条病、稻胡麻叶斑病等在局部地方将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主要依据是:

一、病虫基数

1、纹枯病:据各县(市)植保站7月上旬调查,早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20.2%,病株率8.72%,病指6.43。中稻上纹枯病平均病蔸率为5.5%,平均病株率为2.5%。早稻纹枯病大发生,且田间纹枯病菌核广泛存在,为中晚稻纹枯病大发生奠定了基础。

2、稻飞虱:早稻残留虫量百蔸飞虱338.9只,中稻百蔸飞虱272.6只,卵量大,百丛卵量1038.7粒。随着早稻的收割,稻飞虱大量迁入中稻、晚稻田为害。

3、稻纵卷叶螟:局部为害严重,中稻蛾量大,全市中稻平均亩蛾635只,平均亩幼虫4616条,最高丘达51600条。

4、二化螟:二代二化螟蛾峰期长、峰次多。6月15-20日形成第一羽化高峰,6月25-30日出现第二羽化高峰,目前中稻亩平幼虫1621条,螟害株率2.7%。

5、稻曲病:今年我市中、晚稻优质稻种植面积大,如果水稻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阴雨天气,在感病品种种植区,将有大发生的可能。

6、稻瘟病:上半年发生13.48万亩次。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较大的地区,一旦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多雨天气,穗颈瘟局部地区将有爆发成灾的可能。

二、种植结构

当前,我市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面积大,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栽插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迁移和螟虫辗转为害;水稻主栽品种以优质稻为主,长势旺盛、田间荫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同时这些优质稻大部分品种病虫抗性不强,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请工贵,目前大户流转多,种植大户普遍管理粗放,导致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果差。

三、气象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报,7-9月降水正常略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

 

公益宣传语:

1、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的防治工作予以配合。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拆除、擅自移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施设备。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