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 |
株洲市植保植检站 | 2021年04月07日 |
根据2020年农作物病虫发生实际情况以及今年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我市种植计划、耕作栽培条件、病虫害发生的历史情况以及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计2021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呈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650万亩次。具体发生趋势分析预报如下:
一、株洲市2021年种植计划
目前今年我市多数农户种植意向基本明确,粮食生产面积增幅不大,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保持不变。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32万亩,其中水稻面积297万亩(早稻95万亩、中稻103万亩、晚稻99万亩);预计旱杂粮今年35万亩,主要种植玉米、红薯、高粱等。蔬菜种植面积预计120万亩以上。
二、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防控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四虫四病”为重点对象,粘虫、蝗虫等局部地区发生。水稻预计全年病虫鼠害发生面积将达1311万亩次,总的发生趋势是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重大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生趋势
1、二化螟:预计全年重大发生(5级),各代总发生面积417.5万亩次。局部地区特大发生,发生期与上年提早,发生为害程度将比上年严重,早稻生产预计受到严重影响。
2、稻飞虱:预计全年中等偏重发生(3-4级),各代总发生面积242万亩次。预计早稻中等发生(3级),中、晚稻偏重或大发生(4级)。我市地处偏东南,今年气温偏高,虫源地迁入期和迁入峰将提早,为后期稻飞虱迁入提供了充足的虫源基数。因此,今年第4、5代发生严重。
3、稻纵卷叶螟:预计全年早稻、中稻中等偏重发生(4级),晚稻中等发生(3级),各代总发生面积274万亩次。
4、纹枯病:预计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273.2万亩次,偏重发生,发生流行期与去年相当,为害程度较去年重。
5、稻杆潜蝇:预计全市中等发生,发生总面积33.3万亩次,预计比去年减轻。
6、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28万亩次,相对去年减轻。以山区、沿河一带老病区和部分优质稻易感品种为主。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28万亩次。
8、稻水象甲:全市中等发生(3级),成虫加幼虫发生面积10万亩次,与去年相对增加。
9、其它病虫:细菌性条斑病中、晚稻中等发生( 3 级),沿河一带中等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8万亩次,稻曲病中、晚稻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8万亩次,若破口期遇到适宜气候条件,有可能大流行。中稻和晚稻粘虫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万亩次。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各地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
(1)二化螟:由于2020年发生情况偏重,机械收割稻桩留的比较高,造成冬后死亡率低,残存基数高。观测区冬后死亡率为1.8%,全市冬后残存基数加权平均15031条/亩,比去年增加了4231.5条,处于较高的水平。根据各县市植保站调查结果,二化螟越冬基数整体情况比去年增加,渌口区平均虫量9015条/亩,比去年增加45.6%。攸县二化螟冬后平均每亩活虫量为1.35万头,亩最高虫量7.5万头,亩平较上年增加近4000头,同比增长29.6%。茶陵县调查3个乡镇6个点,调查平均39850条/亩,去年为23625条/亩,比去年增加了40.7%。醴陵市平均虫量9015条/亩,比去年增加13.0%。炎陵县平均每亩有活虫为3104.2头,比上一年多285.5头。比去年增加9.20%。
预计有效虫源田总面积将达27.5万亩以上,同时由于全市各地情况不同,虫源基数差异也较大,局部地方虫源更多,若翻耕灭蛹做得不好,将会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发生。
(2)纹枯病:菌核残留量大。冬后调查亩平残留菌核,全市冬后残存基数加权平均为16.12万粒,具备了大发生的菌源基础。
(3)稻瘟病:冬后调查谷粒带菌率为1.16%,易感品种仍有不少农民坚持使用。另一方面由于秸秆不能焚烧,给病原菌越冬预留了场所,病源菌广泛存在且数量充足。加上今年降水频度大,气温相对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只要品种抗病较差,预防不力,稻瘟病将易发或成灾。
2、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
(1)越冬生境优化,有效虫源增加,有利二化螟发生。由于稻田机械化程度普及,收割预留稻桩较高,大部分机械没有做到打碎还田和桔梗打捆,为虫源留下广阔的越冬场所。
近期雨水较多和灌溉方式比较传统,为纹枯病病原菌和稻瘟病病原菌传播带来有利途径,将造成一些病害大范围发生。
(2)优质稻面积大幅度增加,且品种抗病能力比常规稻、杂交稻弱,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同时粮价增幅缓慢,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常规稻、杂交稻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由于优质稻不抗稻瘟病的通病,若不加强防控意识,预计今年稻瘟病大发生,局部地区暴发。
(3)种植结构调整
今年株洲市种植结构复杂,旱作作物面积增加,田间杂草数量随之增加,将有利于虫源存活和病原菌的传播。桥梁田、瓜菜田面积相对较大,一季稻和早、晚稻插花种植,这些情况都有利于多种害虫的转移。
(4)肥料结构
虽然目前施肥方法趋于合理,但仍有一些问题。一方面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面积相对较少,科学合理施肥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传统的作法仍然积习难改,施用有机肥比例较少,N素偏重,合理施肥没有到位。由于偏氮而轻磷钾的习惯导致禾苗生长嫩绿,作物养分不足而导致植株不够健壮等等,都将加重病虫危害。
(5)气象因素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3月平均气温在14℃左右,有利于二化螟等本地病虫源安全越冬,加快二化螟的发育进度,较去年大概会提早10天;4、5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五月低温”不明显,降水偏多,有利于二化螟发育和“两迁”害虫的大发生。
(6)其他原因
部分农户图省力省事,进行直播,这样造成田间苗情差异很大,有利于各种病虫特别是二化螟、稻水象甲、卷叶螟、稻飞虱等找到合适的危害对象。
三、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21年预计发生面积8.0万亩以上。草地贪夜蛾作为迁飞性害虫,已在我国南方定殖,同时境外虫源持续迁入,下阶段,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受西南气流影响,成虫向北迁飞可进入我市。我市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防控形势复杂严峻。醴陵市植保站2019年7月在阳三石街道荆潭湾村建立一个草地贪夜蛾系统观测圃,根据系统观测,2020年在醴陵一年发生四代,未见在醴陵越冬虫蛹。2021年3月29日新晃性诱首见全省今年第一头草贪。根据2021年气象局天气预测,今年气温明显偏高。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并列第1高位(与2002年并列)。所以从南方迁入的成虫将偏早,预计今年中等偏重发生,
四、蔬菜病虫
预计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虫害是瓜实蝇、菜蚜、菜青虫、小菜蛾、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病害主要是白菜软腐病,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等,预计病虫害发生程度和2020年发生相当。
五、其它作物病虫
预计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主要有玉米螟、疫病、大小斑病,西瓜有枯萎病、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