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 |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2021年04月30日 |
据各县区植保站3月底调查,二化螟冬后残留基数较高,有效虫源田面积257.9万亩,每亩越冬虫量一般为4479~19814头,宁远县最高36975头,全市加权平均为11375头(同比去年多4088头);其中零陵区21309头、东安9322头、冷水滩8412头;死亡率加平为1.7%(同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虫口基数各地高低不一、分布不匀,具备大发生基数,特别是零陵、冷水滩、宁远、东安等县区板田的冬后基数特大,再结合我市水稻栽培特点、历史资料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预计全市一代二化螟总体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
据各县区越冬代二化螟田间发育进度调查,发生期较去年迟3~5天,预计今年全市越冬代二化螟羽化盛期为4月18~30日,卵孵高峰盛期为4月30日~5月8日。
防治意见:
我市一代二化螟是主害代,以幼虫蛀食水稻茎杆为害,主要造成“枯鞘”和“枯心”。各县(市、区)应加强二化螟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充分利用电视预报、网络、微信、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分类指导种粮大户、水稻种植合作社及广大农户认真抓好防治。
防治对象:一代二化螟
防治适期:5月上中旬,迟插田可适当推后。
防治指标:枯鞘株率达3%或枯鞘丛率5%。
推荐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菌素(1.8%以上)、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乙多·甲氧虫、阿维·甲氧虫等。
防治时田间要保留3~5cm浅水层,施药后保水5~7天。
公益警示语:
1. 认真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 大力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