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 |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1年05月08日 |
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大有害生物,为国家一类病虫害。近年来,受该害虫抗药性水平提高、水稻耕作栽培制度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发生为害有进一步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化螟:据各区县市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育进度调查:4月19日进入羽化始盛期,4月30日—5月3日有明显蛾高峰,宁乡市5月2日单灯蛾量为892头,浏阳市5月3日单灯蛾量165头。望城区5月6日剥查二化螟羽化率45%。长沙市越冬代二化螟羽化盛期4月21日—5月10日,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盛期为4月30日—5月17日。稻水象甲:据各区县市4月下旬至5月上旬调查:长沙县早稻平均危害蔸率31-93%,最高丘危害蔸率达100%,最高百蔸虫量达116头。宁乡为害株率1.18%,浏阳为害株率0.72%。目前是稻水象甲田间迁入危害的高峰期。
防治意见:一代二化螟防治是确保早稻生产安全的关键,也是压低田间虫口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的重点。因此,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监测,把握防治适期,科学安排部署,分类指导服务,切实搞好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治工作。
防治对象:主治一代二化螟,兼治稻水象甲、稻杆潜蝇。
防治适期:抓住 5月9日-5月16日的关键时期和有利天气,狠治一代二化螟,降低初始虫口基数,确保防效。
绿色防控措施:继续推广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
化学防治:根据本地二化螟抗药性水平和药剂筛选结果选用有效药剂,注意轮换或交替用药。推荐氯虫苯甲酰胺、阿维·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菌素(1.8%以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含量)、乙多·甲氧虫等。防治时田间要保留浅水层。防治后7天后进行药效调查,防治效果不好的及时进行补治。
公益提示:
认真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