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2021年07月20日

永州市2021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及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一、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

(一)早、中稻主要病虫发生实况

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229.22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面积167.67万亩,早中稻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3级),主要病虫害为“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二化螟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据统计当前全市早中稻病虫发生总面积为772.08万亩次,防治总面积743.81万亩次。其他病虫害如:稻蓟马、稻象甲、胡麻斑病、稻秆潜蝇、稻瘿蚊等在部分地方不同程度发生。

稻飞虱:中等发生。迁入时间比去年早,迁入波峰较明显、迁入量小于去年、田间虫量略低于去年同期。

1、发生

灯下白背飞虱始见期:宁远3月14日、蓝山3月15日、江华4月22日、江永5月2日、东安5月4日、双牌5月11日;褐飞虱始见期:江华4月23日、道县5月1日、东安5月6日、江永5月16日、蓝山5月27日。灯下成虫有明显峰次:东安6月18日78头、6月24日60头;零陵5月14日18头、5月28日20头;双牌5月13日200头、5月16日128头、5月27日384头、6月15日544头、6月21日256头;宁远5月11日188头、5月23日280头、5月27日48头、6月4日32头;蓝山5月5日25头、5月27日28头、6月7日38头;江永5月23日14头、6月21日10头;江华5月12日480头、5月17日1600头、5月23日1296头、5月31日864头;道县5月9日38头、5月22日55头。

5月25日全市早稻百蔸平均虫量371.1头(去年403.7),其中零陵814.3头、东安726头、江华353头,祁阳最高达1675头/百蔸。6月8日全市早稻大田平均921.6头/百蔸(去年1081.8),其中零陵2412.1头、宁远1160头、祁阳881头,祁阳最高达3360头/百蔸;中稻田间虫量133.7头/百蔸(去年678.8),双牌个别丘块虫量达2200头/百蔸。6月22日,早稻大田平均646.7头/百蔸(去年687.9),其中零陵1155.7头、东安1085头、祁阳596.5头、宁远540头,新田最高达4261头/百蔸;中稻田间虫量350.7头/百丛(去年515.9),其中江华582头、双牌429头、宁远374头,双牌个别丘块虫量达3400头/百蔸。

2、防治 全市早稻普治时间在6月中旬(二代盛发期),压低虫口基数,为早稻后期减轻防控压力。中稻秧田均打了送嫁药防治稻飞虱,全市早中稻没有出现“黑蔸、落窝”现象,截止6月29日,全市早中稻发生面积234.39万亩次,防治面积209.2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一代轻发生,二代中等发生。灯下成虫始见比去年迟、总蛾量略低于历年,主要集中于6月;田间蛾量、幼虫量较去年少,为害程度轻于去年,中稻为害较早稻重。

1、发生

灯下蛾始见期:蓝山3月31日、双牌4月1日、零陵4月18日、道县4月22日、江华4月24日、江永4月28日、宁远5月14日。祁阳、东安、零陵、双牌、江华等县市区大田系统赶蛾,第一代蛾峰在5月12—21日,幼虫高峰期在5月19—28日;5月25日调查,一代全市亩平蛾量296.4头,田间幼虫量1158.7头/亩,均比去年同期略低。全市第一代幼虫高峰期卷叶率0.8%。第二代大田中有两次明显蛾峰,一次峰在6月6日—6月15日,低龄幼虫高峰出现在6月13—6月22日;二次蛾峰在6月25日—7月1日,低龄幼虫高峰出现在7月3日—7月9日。6月15日调查,全市二代亩平蛾量870.5头,其中祁阳个别丘块达7000头/亩;全市亩平幼虫2694.5头,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宁远5805.3头、零陵4900头、祁阳3950头,个别丘块达25680头;全市第二代幼虫高峰期卷叶率1.4%,比去年低0.5个百分点。6月22日调查,全市中稻亩平蛾量137.2头,亩平幼虫1661.6头,卷叶率1%。

2、防治  全市大面积防治时间为6月中下旬,由于正值我市持续降雨,普遍防效不佳,局部为害较重,个别丘块“白叶”明显;第一、二代共发生面积198.82万亩次,防治面积186.96万亩次。

二化螟:偏重发生。一代偏重发生, 局部大发生,二代中等发生。灯下始见期较去年早,越冬代峰期明显、量较大,一代田间幼虫量大、为害重,二代田间幼虫量低于去年同期,为害较轻。

1、发生  灯下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宁远3月15日、江华3月17日、双牌和江永4月1日、蓝山4月3日、东安4月5日、零陵4月12日;道县4月18日灯下蛾量539头,江华、零陵4月24日灯下蛾量分别为464头、56头。全市越冬代二化螟灯下发蛾高峰在4月18—26日,卵孵高峰期为4月27日—5月6日。全市一代为害高峰期5月11日调查,田间幼虫量5921.9头/亩,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祁阳县10800头/亩、零陵2850头,祁阳最高丘达25160头/亩;全市枯鞘蔸率14.8%,枯鞘株率4.6%。6月8日调查,全市一代亩残留量234.5-1833头,加平1072.8头,一代羽化高峰期6月7-23日,二代卵孵高峰6月20日-29日。6月29日调查,早稻田间幼虫量483.2头/亩,中稻田间幼虫量784.6头/亩,枯鞘蔸率6.9%、枯鞘株率2%、枯心率为0.4%。

2、防治  全市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5月1日—10日,二代防治适期为6月25日—7月上旬;据统计,全市一、二代发生面积169.85万亩次,防治面积160.35万亩次。

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期与去年相当,前期扩展慢,中后期流行加快;发生及危害程度比去年略轻。

1、发生  据调查,祁阳、双牌5月18日早稻田间发现纹枯病为害,零陵、冷水滩、东安、江华等地5月24日早稻田间发生纹枯病为害,5月31日双牌中稻田间始见。早稻5月下旬—6上旬为水平扩展期高峰期,6月中下旬垂直扩展期高峰期。6月22日全市早稻平均病丛率25.7%,病株率10.6%,病情指数7.5。6月29日调查,早稻平均病丛率27.7%,病株率12.3%,最高分别为85%、41%,病情指数14.8;中稻田平均病丛率16.5%,病株率6.6%,病指6.8。

2、防治  全市早稻于5月底—6月上旬和6月中下旬进行了防治,中稻于6月下旬进行防治,早中稻没有出现“座蔸”现象;据统计全市早中稻纹枯病发生面积146.8万亩次,防治面积156.65万亩次。

稻瘟病:中等发生。叶瘟发生比去年略迟,穗瘟发生比去年略早。发生面积比去年略大,为害程度与去年持平。

1、发生  据调查,东安、双牌、江华5月23日早稻田间发现叶瘟为害,流行高峰期在5月下旬—6月中旬,6月7日双牌中稻上有叶瘟发生。6月15日调查,全市早稻叶瘟病蔸率3.3%,病株率2.9%,病叶率2.6%;中稻病蔸率4.5%,病株率1.2%,病叶率1.2%。6月14日江华早稻上发现穗瘟为害,6月22日零陵、东安早稻上有穗瘟发生,流行高峰期6月下旬—7月初。6月29日调查,全市早稻穗瘟平均病穗率、白穗率分别为0.5%、1.5%,最高病穗率6%。

2、防治  我市6月上中旬天气较好,各县市区均对稻瘟病进行了防治,防效较好。全市上半年叶瘟、穗瘟总发生面积21.7万亩次,防治面积30.3万亩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发生面积比去年低,为害损失少于去年。

据调查,5月23日零陵早稻上有南黑发生,6月21日祁阳、冷水滩中稻上有发生。截止6月30日,南黑累计发生0.51万亩,其中零陵早稻发生0.33万亩、中稻发生0.05万亩,冷水滩中稻发生0.12万亩,祁阳中稻发生0.01万亩。6月29日调查,全市早稻平均病丛率2 %,病株率0.5%;中稻病蔸率1%,病株率0.4%。

其他病虫:

稻蓟马:中等发生。稻蓟马在冷水滩、祁阳、东安、道县等县市区中稻上有发生,共发生35.6万亩,其中冷水滩发生26.2万亩。

稻象甲:中等发生。稻象甲在江华、冷水滩、双牌有发生,发生面积6.9万亩,其中江华发生4万亩。

原因分析:

1、病虫基数大,有利于病虫发生。特别是二化螟冬后基数、一代残虫量较大,以致其发生为害较重。

2、今年,我市5月出现连续大风强降雨天气,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与增殖,也利于纹枯病和稻瘟病发生流行。

3、白背飞虱迁入早,有利于南黑发生。

4、优质稻抗性差,种植面积大,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玉米主要病虫发生实况

我市种植玉米面积较大的县市区有江华、祁阳、东安、道县、江永、冷水滩等地,以种植春玉米为主,夏玉米零星种植,全市总种植面积69.86万亩,其中春玉米面积63.38万亩。上半年春玉米主要病虫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小斑病、锈病等,总体呈中等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去年。其中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比去年少,为害较轻,经防治后得到有效控制。现将各病虫发生情况分述如下:

1、草地贪夜蛾  中等发生。江永4月7日性诱始见成虫,4月底江华县植保植检站在涛圩、大石桥、白芒营等乡镇调查,局部有不同程度发生,玉米草贪发生面积约570亩,后其他县区相继发生。幼虫为害期较长,5月上旬—6月底,均有幼虫为害。5月12日调查,全市幼虫虫口密度一般为0.34—6头/百株,平均为1.92头/百株,最高为18头/百株,被害株率0.7—2.3%,平均1.38%,最高12.9%。6月14日调查,全市幼虫虫口密度一般为0. 05—15头/百株,平均为3.1头/百株,最高为20头/百株,被害株率0.03—5%,平均2.2%,最高26%。6月28日调查,全市幼虫虫口密度一般为0.01—8头/百株,平均为2.38头/百株,最高为18头/百株,被害株率0.01—25%,平均4.6%,最高35%。截止6月30日,全市除祁阳、回龙圩外,其他11个县区、管理区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主要为害玉米,全市发生面积6.55万亩,防治面积5.14万亩次。今年草贪发生特点:一是发生时期较去年略早,发生面积较去年少;二是田间虫量较去年略高,为害株率较去年略低,为害损失较去年少。三是及时组织开展科学防控。各县区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应急防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有效地控制了草贪危害,保障了我市玉米生产安全。

2、玉米螟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1.55万亩,防治面积为7.17万亩。一代为害春玉米、二代为害春玉米和夏玉米,一代卵孵盛期为5月中旬—6月上旬,二代为卵孵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6月8日调查, 全市一代田间幼虫量平均为1.7头/百株,略高于去年同期;双牌最高20头/百株;平均被害株率1.4%,略高于去年同期,新田最高为15%。6月22日调查,祁阳、双牌、江华有二代玉米螟发生,其平均被害株率1%,百株虫量1.1头,均低于去年同期;最高分别为9%,8头。一代防治时间主要在5月下旬—6月初,二代在7月上旬进行防治。

3、蚜虫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3.61万亩,防治面积5.54万亩。春玉米5月—6月份有蚜虫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中旬(抽雄期)。 6月8日调查,全市平均被害株率23.8%,高于去年同期,百株蚜量1161.2头,低于去年同期,江华县最高丘达5600头/百株。 6月22日,全市平均被害株率3%,百株蚜量297.1头,均高于去年同期,新田县最高丘达2135头/百株。

4、玉米小斑病  偏轻发生。我市主要在5月下旬—6月中旬(玉米的孕穗、抽雄期)流行,江华有发生,发生面积3.2万亩。6月22日调查,平均病株率3.5%,病叶率0.8%,最高分别为12%、2.6%,均低于去年同期。

其他病虫:

大斑病  轻发生。6月上中旬,新田有大斑病发生,发生面积0.6万亩。6月22日调查,平均病株率0.4%,病叶率0.1%,最高分别为1.4%、0.5%。

锈病  偏轻发生。6月上中旬,江华有锈病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6月22日调查,平均病株率2.4%,病叶率0.7%,最高分别为18.5%、8.3%。

二、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一)下半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2021年我市中稻、一晚计划种植面积167.67万亩、晚稻193.73万亩。根据今年早、中稻前期病虫害发生实况、残留基数,结合历年病虫发生规律、气象资料等因素分析,预计我市下半年水稻主要病虫总的发生趋势为偏重发生,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其他病虫:细条病、稻胡麻叶斑病、福寿螺、稻瘿蚊、稻蝽象、蝗虫、蚜虫、鼠害等将在局部地方发生,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具体趋势分析如下。

1、下半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单位:级、万亩次)

虫害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病害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稻飞虱

4

361.9

稻胡麻叶斑病

2

10.8

稻纵卷叶螟

3

223.3

纹枯病

4

210.9

二化螟

4

244.1

稻瘟病

3

36

稻象甲

3

6.6

细条病

1

0.9

稻蓟马

2

24.2

稻曲病

3

31.3

稻秆潜蝇

2

8.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

3.69

2、主要预报依据

(1)病虫基数 (1)螟虫  6月29日调查,一代二化螟亩平残虫量483.2头(466.9头),中稻田784.6头(648.4头);(2)稻飞虱:6月22日统计,全市早稻百蔸成若虫量为646.7头(687.9头);中稻百蔸成若虫量为350.7头(515.9头);我市常年8月下旬—9月中旬有大批回迁虫源,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3)早中稻纹枯病中等发生,田间菌源充足。(4)稻瘟病:早中稻发生面积较大,菌源足;老病区广,感病品种多,利于其发生。

(2)耕作制度与品种布局  中稻(一季稻)面积加大,有利于虫害转移为害。优质稻等易感品种多,种植面积大,极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

(3)种植因素  (1)晚稻抛秧面积大,重施氮肥少施磷、钾肥现象存在,造成禾苗生长嫩绿,阴蔽度高,有利于害虫的取食与病害的流行;(2)田间有机肥少,土壤理化性能差,植株抗性降低,利于各种病虫发生。(3)肥水管理不当,田间长期保持深水灌溉,晒田少。(4)晚稻免耕和稻草还田面积大,病源积累多,有利病害发生。

(4)气候条件  (1)7~8月高温干旱,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孵化、稻飞虱繁殖和病害的发生流行。(2)9月中下旬正值晚稻破口抽穗期,若雨日多,湿度大,温度适宜将有利于稻曲病、穗瘟等病害的发生。(3)丘陵、山区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晚稻穗瘟的发生。

(二)下半年玉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我市下半年玉米主要病虫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纹枯病、大小斑病等,主要发生区域在冷水滩、东安、新田、江永、江华等县区,发生趋势预测如下表:

1、下半年玉米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单位:级、万亩次)

虫害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病害类别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草地贪夜蛾

3-4

2.9

玉米纹枯病

2

2.31

玉米螟

2

3.3

玉米大斑病

1

1.3

玉米蚜虫

2

4.04

玉米小斑病

1

1.32

粘虫

1

0.6

玉米锈病

1

0.6

蓟马

2

0.5

 

 

 

地下害虫

2

0.2

 

 

 

2、主要依据:

(1)病虫残留基数大。草地贪夜蛾:上半年发生面积较大,为6.55万亩(去年8.35万亩),虫源田较多且发育不整齐,不利于防治;我市夏、秋玉米有一定的面积,有利于其发生为害。玉米螟:发生面积较大,发育也不整齐,防治难度大。6月22日调查, 二代玉米螟平均被害株率1%,百株虫量1.1头,低于去年同期;最高分别为9%,8头。蚜虫:6月22日,全市平均被害株率3%,百株蚜量297.1头,均高于去年同期,新田县最高丘达2135头/百株。

(2)肥水管理因素:推广密植型种植,高肥水栽培,田间通透性差,利于病虫发生。

(3)其他因素:草贪发生面积大,区域广,防控难度大。全市发生面积达6.55万亩,防控上难以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各地对草地贪夜蛾防控重视程度与工作开展情况不均衡。三是县区缺少配套专项资金。县区财政较紧张,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只对局部田块进行应急防控。玉米秸秆没经处理,任其遗留在田间,利于病虫的发生。

 

公益警示语:

1.认真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大力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