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2022年03月19日 |
二化螟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4代。近年受气候、耕作制度、害虫抗药性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二化螟防控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我市水稻生产安全。据专家会商预测,2022年我市二化螟总体呈现偏重发生趋势,适时翻耕灌深水灭蛹、诱杀成虫是减少田间虫源基数、降低全年二化螟大发生风险的有效措施,各县市区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春耕灭蛹工作。
一、翻耕灌深水灭蛹
我市越冬代二化螟化蛹盛期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羽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及时翻耕灌深水灭蛹是防控二化螟最简单、高效、省时、省药的技术手段。各县市区应在化蛹盛期至羽化前统一翻耕整田,并灌深水浸田3—5天,可淹死大部分越冬幼虫和蛹,以达到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二、性信息素诱杀
二化螟羽化期间,通过在田间布设二化螟性诱捕器,释放人工合成的二化螟雌蛾性信息素,可引诱雄蛾至诱捕器灭杀,雌蛾不能正常交配,产卵量减少,虫口数量降低。各县市区应确保性诱压基数技术措施在4月10日前布设到位。
公益提示:
1、认真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开展“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化学农药使用量。
3、病虫防治有问题,找“湖南植保”app专家在线诊断。
下载app专家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