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2年03月23日 |
一、当前监测情况
根据各监测点2-3月越冬基数调查,二化螟越冬基数加权平均每亩6612.6头,为去年同期的1.5倍,最高丘亩平虫量28000头,呈加重为害态势。受目前水稻二化螟抗药水平不断提升,世代重叠严重、水稻栽培制度复杂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预测我市2022年二化螟将呈重发态势,局部有大发生风险。
二、防治意见
当前翻耕灌深水灭蛹是目前防控二化螟最简单、高效、省时、省药的绿色防控技术。请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提早部署,推广翻耕灌深水灭蛹、性诱、送嫁药等农药减量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三、防治适期:翻耕灌深水灭蛹:3月下旬-4月中旬;性诱措施:4月15前安装到位;秧田送嫁药:移栽前2-3天。
四、防控技术
1、翻耕灌深水灭蛹。越冬代二化螟发育相对较整齐,据调查预测3月底-4月中旬为二化螟化蛹高峰,要充分利用二化螟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抢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越冬代螟虫化蛹期,及时将冬闲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深耕晒垡,灌10厘米以上深水,浸没稻桩7天以上,尽量压低二化螟虫源基数。
2、合理调整品种布局。在同一栽培区域选择相同栽培模式和种植生育期相近品种,避免插花田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
3、理化诱控。性诱:每亩安装1个性诱捕器诱杀成虫,从始蛾期开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换一次诱芯,连片诱杀。未翻耕的板田、栽培冬季作物的油菜与蔬菜田,是重要的有效虫源田,需同时应用性诱杀技术。灯诱:在连片的水稻种植区每30-40亩可安装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利用趋光性诱杀成虫。
4、秧田送嫁药技术。在秧苗移栽前2天左右,每亩秧田用50%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5g兑水15Kg喷雾,可有效预防大田前期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稻杆潜蝇等害虫。
公益提示:
1、认真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开展“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化学农药使用量。
3、加强基层植保植检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4、病虫防治有问题,找“湖南植保”app专家在线诊断。
下载app专家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