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 |
株洲市植保 | 2022年04月18日 |
根据水稻病虫害越冬后基数调查情况,结合水稻栽培品种、耕作制度、田间残留病原菌(虫源量)、及气象资料,参考我市历年病虫发生资料等诸因素综合分析,预计重发生。水稻上发生较普遍仍然是“四虫四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具体发生趋势分析预报如下:
一、株洲市2022年种植计划
目前今年我市多数农户种植意向基本明确,因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相比去年有所减少。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30.2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09.35万亩(早稻95万亩、中稻114.35万亩、晚稻100万亩);预计旱杂粮今年20.85万亩,其中大豆4.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预计120万亩以上。
二、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防控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四虫四病”为重点对象,粘虫、蝗虫等局部地区发生。预测病虫害发生面积1430.66万亩左右,预测防治面积1988.96万亩左右。比去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加119.66万亩,总的发生趋势是重发生,其中二化螟重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大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生趋势
1、二化螟:预计全年重大发生(5级),各代总发生面积328.4万亩,预测防治面积418.8万亩。局部地区特大发生,发生期与上年提早,发生为害程度将比上年严重,早稻生产预计受到严重影响。
2、稻飞虱:预计全年中等偏重发生(3-4级),预测各代总发生面积323.8万亩,预测防治面积382.8万亩。预计早稻中等发生(3级),中、晚稻偏重或大发生(4级)。今年气温偏高,虫源地迁入期和迁入峰将提早,为后期稻飞虱迁入提供了充足的虫源基数。因此,今年第4、5代发生严重。
3、稻纵卷叶螟:预计全年早稻、中稻中等偏重发生(4级),晚稻中等发生(3级),预测各代总发生面积294.8万亩。预测防治面积383.8万亩。
4、纹枯病:预计大发生(4级),预测发生面积270.4万亩,预测防治面积424.4万亩。发生流行期与去年相当,为害程度较去年重。
5、稻杆潜蝇:预计全市轻发生,预测发生总面积32.3万亩,预测防治面积31.2万亩。预计比去年减轻。
6、稻瘟病:预计轻发生(2级),局部地区大发生。预测发生面积21.55万亩,预测防治面积38.05万亩。相对去年减轻。以山区、沿河一带老病区和部分优质稻易感品种为主。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计中等偏轻发生(2级),预测发生面积9.8万亩。
8、稻水象甲:预计全市中等发生(3级),预测发生面积27万亩,与去年相对增加。预测防治面积30万亩。
9、其它病虫:细菌性条斑病中、晚稻轻等发生( 2 级),沿河一带中等偏重发生(4级),预测发生面积5.4万亩,预测防治面积4万亩。稻曲病中、晚稻中等发生(2级),预测发生面积28.3万亩,预测防治面积55.8万亩。若破口期遇到适宜气候条件,有可能大流行。中稻和晚稻粘虫轻发生(2级),预测发生面积7.5万亩。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各地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
(1)二化螟:去年12月份温度高,湿度适宜,有利于二化螟越冬,残存基数高。2022年1月份来降雨量虽然多,但温度仍然偏高,二化螟死亡率比去年有所提高,但二化螟残存基数高,仍然是大发生的残存基数。2月份虽然经历几次低温,但是机械收割稻桩留的比较高,冬后死亡率仍低,观测区冬后死亡率为2.5%。根据冬后调研,全市冬后二化螟加权平均活虫数5926.5头/亩,在坂田二化螟加权平均活虫数高达8659.35头/亩。处于较高的水平。根据各县市植保站调查结果,二化螟越冬基数整体情况比去年增加。预计二化螟羽化盛期在四月底。
今年预计二化螟有效虫源面积88.3万亩以上,由于全市各地情况不同,虫源基数差异也较大,局部地方虫源更多,若翻耕灭蛹做得不好,将会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发生。
(2)纹枯病:菌核残留量大。冬后调查亩平残留菌核,全市冬后残存基数加权平均为13.8万粒,纹枯病有效菌源田面积190.8万亩。具备了大发生的菌源基础。
(3)稻瘟病:冬后调查谷粒带菌率0.05%,稻草带菌率24.17%,稻瘟病菌有效虫田面积33.3万亩。另一方面机收面积比例达到83.31%。由于秸秆不能焚烧,给病原菌越冬预留了场所,病源菌广泛存在且数量充足。加上今年降水频度大,气温相对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只要品种抗病较差,预防不力,稻瘟病将易发或成灾。
2、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
(1)越冬生境优化,有效虫源增加,有利二化螟发生。由于稻田机械化程度普及,收割预留稻桩较高,大部分机械没有做到打碎还田和桔梗打捆,为虫源留下广阔的越冬场所。
近期雨水较多和灌溉方式比较传统,为纹枯病病原菌和稻瘟病病原菌传播带来有利途径,将造成一些病害大范围发生。
(2)优质稻面积大幅度增加,且品种抗病能力比常规稻、杂交稻弱,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同时粮价增幅缓慢,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常规稻、杂交稻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由于优质稻不抗稻瘟病的通病,若不加强防控意识,预计今年稻瘟病大发生,局部地区暴发。
(3)种植结构调整
今年株洲市种植结构复杂,旱作作物面积增加,田间杂草数量随之增加,将有利于虫源存活和病原菌的传播。桥梁田、瓜菜田面积相对较大,一季稻和早、晚稻插花种植,这些情况都有利于多种害虫的转移。
(4)肥料结构
虽然目前施肥方法趋于合理,但仍有一些问题。一方面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面积相对较少,科学合理施肥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传统的作法仍然积习难改,施用有机肥比例较少,N素偏重,合理施肥没有到位。由于偏氮而轻磷钾的习惯导致禾苗生长嫩绿,作物养分不足而导致植株不够健壮等等,都将加重病虫危害。
(5)气象因素
2021年冬天又是一个较暖的冬天,2022年我市从惊蛰开始连续阴雨天气。同时,1、2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高3-4℃。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3月平均气温在14℃左右,有利于二化螟等本地病虫源安全越冬,加快二化螟的发育进度,较去年大概会提早3天;4、5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五月低温”不明显,降水偏多,有利于二化螟发育和“两迁”害虫的大发生。
(6)其他原因
部分农户图省力省事,进行直播,这样造成田间苗情差异很大,有利于各种病虫特别是二化螟、稻水象甲、卷叶螟、稻飞虱等找到合适的危害对象。
三、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22年预计发生面积6.9万亩以上。相比去年要减少1.1万亩左右。草地贪夜蛾作为迁飞性害虫,已在我国南方定殖,同时境外虫源持续迁入,下阶段,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受西南气流影响,成虫向北迁飞可进入我市。我市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根据2022年气象局天气预测,今年气温明显偏高。所以从南方迁入的成虫将偏早,预计今年中等偏重发生。
四、蔬菜病虫
预计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虫害是菜蚜、菜青虫、小菜蛾、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病害主要是白菜软腐病,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等,预计病虫害发生程度和2021年发生相当。
五、黄桃主要病虫害
(一)发生预测
桃蛀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次,对桃危害不大。
梨小食心虫重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次。
桃潜叶蛾重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次。
桃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次。
桃介壳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椿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4万亩次
桃流胶病重发生,尤以6年以上老树为甚,发生面积3万亩。
桃褐腐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
桃疮痂病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
桃缩叶病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主要是500米以上海拔发生)。
桃细菌性穿孔病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6万亩。
桃炭疽病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
(二)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根据去年冬对桃蛀螟、桃小食心虫越冬基数调查:两种虫的基数较高,特别是桃潜叶蛾。
2、气候条件。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雨水多,4月-6月降水量较多,且气温正常或略偏高,温湿度等气候条件适宜,利于黄桃病害的发生。
3、栽培管理。由于黄桃价高走俏,果农积极性高,管理细致,加上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使用,虫害和病害能得到有效控制。
六、其它作物病虫
预计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主要有玉米螟、疫病、大小斑病,西瓜有枯萎病、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