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湘潭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22年07月25日

湘潭市2022年上半年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下半年发生趋势分析

2022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438.2万亩次(去年同期为562.8万亩次),防治面积414.7万亩次。预计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面积881.6万亩次。

上半年水稻播种面积152.45万亩,其中早稻91.38万亩、中稻61.07万亩(2021年早稻94.3万亩、中稻56.1万亩),病虫主要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纹枯病、稻瘟病等危害为主,稻蓟马、稻秆潜蝇等在局部地区危害。草地贪夜蛾湘乡市轻发生。

一、上半年发生特点

1、上半年总体上病虫中等偏重发生。

2、病虫始见:第一代二化螟灯下始蛾4月5日,比2021年早2天;稻纵卷叶螟始见于4月24日,比去年早12天;稻飞虱始见于4月25日,比去年推迟9天;水稻纹枯病始见于5月23日,比去年推迟11天;草地贪夜蛾6月28日始见成虫, 7月13日发现幼虫为害,其余县市区均未报告发生。

3、特点:二化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中等发生,稻瘟病、稻秆潜蝇、稻蓟马偏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零星发生(湘潭县石潭镇肥料试验田)。

二、上半年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1、二化螟

冬后调查,全市加权平均亩平残留虫量11905.63头,比去年同期(10073.56头)上升18.2%。湘乡市冬后亩平残留虫量16434头,是2021年(6965头)的2.36倍,最高坵每亩活虫量高达137600头。第一代残留虫口基数450条/亩,枯心率0.1%。第二代灯下始蛾6月16日,比2021年迟6天,主要为害中稻。

今年二化螟越冬基数明显比去年大,第一代防治前田间枯鞘株率较大,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深耕灌水灭蛹压低二化螟基数,有效控制了二化螟危害。

全市发生面积105.5万亩次,防治面积100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迁入期为4月24日,比去年早12天。

第一代灯下始见为4月24日,湘乡市植保站田间系统赶蛾未见,第一代未安排防治。

第二代田间始蛾为5月31日,比2021年迟7天。测报灯下5月29日始蛾。2022年田间赶蛾发蛾高峰日为6月6日,高峰日蛾量为312只;全市在6月14-17日进行普治,早稻防治后田间残留虫量450条,卷叶率0.1%。中稻残留虫量720条。

第三代田间始蛾为6月30日,比2021年迟5天。田间赶蛾发蛾高峰为7月2日,高峰日蛾量为134只。中稻和迟熟早稻在7月10-13日进行普治。

今年,稻纵卷叶螟第一、二代迁入蛾量少于去年,比去年发生轻,早稻防治效果好。

全市发生面积59.02万亩次,防治面积90万亩次。

3、稻飞虱

今年早稻稻飞虱测报灯下始见于4月25日,比去年推迟9天,长翅型成虫4月28日和6月7出现明显的迁入高峰,高峰日灯下虫量为每晚28只和320只。早稻灯下稻飞虱长翅型成虫总虫量为1106只,其中褐飞虱184只,占16.64%,白背飞虱922只,占83.36%,是2021年早稻灯下稻飞虱总虫量254只的4.35倍。2022年田间若虫高峰为6月15日,百蔸虫量为123.5,今年早稻田间未见短翅型成虫。

今年早稻稻飞虱迁入量比去年大,全市在6月14-17日进行普治,防治后早稻田间稻飞虱发生为害较轻,个别未按时防治的中稻田稻飞虱发生较重。

全市发生面积109.9万亩次,防治面积105万亩次。

4、纹枯病

冬后纹枯病菌核调查,全市加权平均每亩菌核量9.7万粒,比去年同期(15.60万粒) 减少37.82%,最高坵每亩有菌核19.2万粒(2021年为37.2万粒)。

早稻大田始见于5月23日,比去年推迟11天,流行期为6月6日至6月30日,共24天。

今年早稻纹枯病发生比去年迟,但早稻期间阴雨天气多,流行期与去年相近,推广应用嘧菌酯、壮谷动力、爱苗、满穗等高效药剂,有效地控制了纹枯病的危害,发病程度轻于2021年。

全市发生面积72.61万亩,防治面积72万亩。

5、稻瘟病

2021年稻瘟病在潭两优215、中早35、中早39、株两优35、湘早籼25号、湘早籼45号等品种局部地方发生比较严重,严重丘块甚至出现“坐蔸”死苗现象。今年各地加强了预防,全市没有报告产生明显危害。

全市发生面积1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

6、水稻上其它病虫

稻蓟马、稻秆潜蝇轻度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44万亩、20.36万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零星发生。

7、草地贪夜蛾

6月28日湘乡市毛田镇高空灯下始见成虫, 7月13日发现幼虫为害,发生面积0.2亩,其余县市区均未报告发生。

三、下半年病虫害发生趋势

1、预测中晚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预测发生面积分别为160万亩、232万亩、252万亩、125万亩;稻曲病、稻瘟病中等发生,预测发生面积分别为22万亩、4.6万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杆潜蝇、稻蓟马、大螟、根结线虫偏轻发生,预测发生面积分别为2万亩、53万亩、24万亩、5万亩、2万亩。

预测依据:一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已存在较大的病虫基数;二是气候条件有利,7-9月受台风和高温高湿影响,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的发生;三是品种布局,粮价低迷,广大农户均寻求优质优价之道,优质稻种植面积较大,优质稻病虫抗性相对较低,增大了病虫防控难度;四是病虫害抗药性持续增强,一些效果好的新品农药推广不普遍价格难接受,导致市面上销售的许多农药的防治效果变差;五是少数农户主观意愿和种粮大户种田太多,粗放管理,不能及时按病虫情报开展病虫害防治,导致防效降低,增大病虫害基数,增大后期防控压力。

2、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

预测依据:我市玉米种植主要为春玉米,规模种植很少。夏、秋玉米受高温和干旱影响种植面积较少,少数地方成片种植,防控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局部危害。


公益提示:

1、认真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大力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病虫防治有问题,找“湖南植保”App专家在线诊断。

app二维码

下载App专家诊断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