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 |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4月11日 |
根据全市各县市区冬后病虫基数调查,结合品种布局、耕作制度、气象条件以及历年病虫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我市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总体发生程度为偏重发生(4级),个别有害生物大发生。
一、水稻病虫
预计今年我市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约2150万亩次。其中二化螟总体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秆潜蝇、稻象甲、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稻蓟马、水稻胡麻斑病偏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具体趋势见下表:
(一)水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二化螟 |
5 |
480 |
稻纹枯病 |
4 |
410 |
稻飞虱 |
4 |
590 |
稻瘟病 |
3 |
36 |
稻纵卷叶螟 |
4 |
420 |
稻曲病 |
3 |
20 |
稻秆潜蝇 |
3 |
15 |
水稻胡麻斑病 |
2 |
35 |
稻象甲 |
3 |
12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2 |
11 |
稻蓟马 |
2 |
38 |
|
|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
(1)二化螟 冬前调查二化螟越冬基数全市加平为9705.5头/亩,比上年同期高16.45%,比近5年均值高56.98%。冬后调查全市有效虫源田面积234.65万亩,全市加权亩平虫量达8118.23头,比上年同期高9.08%,比近5年均值高4.2%,呈大发生态势。另据各站二化螟发育进度调查,预计全市二化螟成虫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与往年接近。江永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灯下始见于3月25日,较上年提前3天。
(2)“两迁”害虫 3月26日东安灯下始见稻纵卷叶螟,始见期较上年提前2天;3月稻飞虱灯下未见,始见期较往年(3月中下旬)推迟。
(3)纹枯病 有效菌源田面积187.49万亩,比上年减少12.91万亩,冬后每亩菌核量一般在3万~8.7万粒之间,全市加平为5.84万粒,比上年同期低3.47%,比近5年均值低13.1%。
(4)稻瘟病 以山间老病区发病为主,其他地区在感病品种田块零星发生。全市有效菌源田面积15.17万亩,比上年减少2.64万亩,谷粒带菌率一般为0.01%~9%,全市平均为2.62%,比上年高0.01个百分点;室外稻草带菌率一般为0.02%~3.8%,全市平均为0.87%,比上年低0.12个百分点。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我市往年白背飞虱发生面积大(约200万亩次),其带毒率高低影响其发生程度,存在潜在流行的风险。
2、耕作栽培因素
我市水稻种植品种复杂多样,单、双季稻混栽,抛秧、机插秧面积大,导致播栽期长、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水稻螟虫和“两迁”害虫等辗转为害。水稻种植密度提高,植株中下部空间较为密闭,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发生,同时不利于药物直达植株中下部进行防治。优质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品种抗性不佳,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秸秆还田、高留桩机收、再生稻等农业措施,为病虫提供了适宜的越冬场所。
3、气象因素
去冬今春我市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少,有利于螟虫的越冬,且高温会导致螟虫生育期缩短,有利于虫口密度快速积累。3月中下旬冷暖气流交接频繁,伴有降雨大风天气,有利于迁飞性害虫迁入。我市常年5月中下旬~7月上旬处于汛期,雨水偏多且集中,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同时又不利于防治。汛期结束后,如遇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会导致病虫防效减弱,害虫抗药性增强。
二、柑橘病虫
预计柑橘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50万亩次,其中红蜘蛛、柑橘木虱偏重发生;潜叶蛾、蚜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粉虱类、蚧类、锈壁虱、炭疽病、溃疡病、树脂病中等发生;煤烟病、疮痂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一)柑橘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红蜘蛛 |
4 |
155 |
炭疽病 |
3 |
45 |
柑橘木虱 |
4 |
90 |
溃疡病 |
3 |
40 |
潜叶蛾 |
3 |
84 |
树脂病 |
3 |
18 |
蚜虫 |
3 |
65 |
煤烟病 |
2 |
17 |
粉虱类 |
3 |
58 |
疮痂病 |
2 |
16 |
蚧类 |
3 |
40 |
|
|
|
锈壁虱 |
3 |
38 |
|
|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江永县3月10~24日调查,柑橘各类病虫发生较上年同期重。柑橘木虱成虫已开始为害嫩梢,调查30个果园,有7个果园发现柑橘木虱,平均百梢虫量0.2只,最高6.2只/百梢;红蜘蛛平均百叶虫量68只,最高265只/百叶;溃疡病发病以橙类为主,平均病叶率0.25%,最高15.1%;树脂病平均病株率0.8%、最高6.9%;炭疽病平均病株率2.22%,最高13.5%尤以冬季盖膜橘园发生较重。市植保植检站3月28日调度,全市11个县市区、管理区可见柑橘木虱成虫活动,虫口密度一般为0.02~1头/百梢,全市加平为0.27头/百梢。
2、耕作栽培因素。橘园冬季清园不彻底,病果落果多,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失管、半失管果园少防治,病虫源逐年累积,发生程度加重。春夏梢萌发量大,梢期长,食料丰富,有利于红蜘蛛、柑橘木虱、潜叶蛾等发生。新旧柑橘园呈插花式分布,有利于病虫害扩展为害。
3.气象因素。今春前期气温偏高,柑橘木虱发生期早,失管半失管果园虫量高。4月气温适宜,伴有阶段性降雨天气,有利于树脂病、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的发生。汛期雨水多,有利病虫为害和蔓延,不利于施药防治。夏秋如遇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红蜘蛛、潜叶蛾、锈壁虱等病虫发生。
三、蔬菜病虫
预测蔬菜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25万亩次,其中菜蚜、斜纹夜蛾(江永香芋)偏重发生;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烟青虫、瓜实蝇等主要害虫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十字花科霜霉病、白菜软腐病、作物疫病、灰霉病、辣椒炭疽病中等发生;其他病虫害偏轻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发生。
(一)蔬菜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菜蚜 |
4 |
95 |
十字花科霜霉病 |
3 |
28 |
斜纹夜蛾 |
4 |
46 |
白菜软腐病 |
3 |
16 |
菜青虫 |
3 |
80 |
作物疫病 |
3 |
14 |
黄曲条跳甲 |
3 |
22 |
灰霉病 |
3 |
11 |
烟青虫 |
3 |
18 |
辣椒炭疽病 |
3 |
5 |
瓜实蝇 |
3 |
13 |
瓜类枯萎病 |
2 |
8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耕作栽培因素。我市蔬菜种植品种多,播种期不整齐,种植分散,连作、串灌现象普遍,土壤消毒和残株败叶清理不到位,虫源菌源基数高。设施蔬菜复种指数高,种植密度大,棚内环境高温、高湿、透气性差,有利于害虫增殖为害和病害流行。主要害虫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难以统一防治,防效不佳。
2、气象因素。全市4月气温适宜,以阴雨天气为主,5月~7月主汛期高温并伴有降雨大风天气,有利于各类病虫害发生流行。
四、玉米病虫
预计玉米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35万亩次,其中蚜虫、草地贪夜蛾(夏秋玉米)偏重发生;玉米螟、粘虫、纹枯病、锈病中等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
(一)玉米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草地贪夜蛾 |
4 |
6.5 |
玉米纹枯病 |
3 |
15 |
蚜虫 |
4 |
33 |
玉米锈病 |
3 |
12.5 |
玉米螟 |
3 |
32 |
玉米小斑病 |
2 |
9 |
玉米粘虫 |
3 |
10 |
玉米大斑病 |
2 |
6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据各县市区冬后调查,玉米螟越冬虫量全市加平为5头/百秆,低于上年同期(6.21头/百秆),高于近3年均值(3.72头/百秆);预计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18日—5月12日,较上年推迟3天。
2、耕作栽培因素。我市春玉米种植面积大,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植物,夏、秋玉米交错种植、播期不齐,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辗转为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增加,利于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多食性害虫辗转危害。主栽玉米品种抗性不佳,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秸秆还田、连作套作等栽培措施,有利于病虫源积累。密植型种植模式,水肥充足,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3、气象因素。去冬今春我市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少,有利于病虫越冬。4~5月气温适宜并伴有阴雨天气,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定殖和苗期病害的发生流行。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