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中方县植保植检站 2017年07月17日

及时抓好一代二化螟及秧田病虫防治

发生实况:据我站4月上旬至4月中旬在泸阳、中方、铜湾、袁家等乡镇调查,全县有效虫源田加权平均亩有二化螟幼虫5105头,高于去年同期268.4%,越冬代4月20日始见成虫,化蛹率35.83%,羽化率4.35%。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化蛹,与常年相似。5月11日调查中稻秧田,二化螟一般亩蛾量37-340头,平均145头/亩,田间有卵131-1140块/亩,平均625.5块/亩;白背飞虱成虫每平方米有0-6头,平均3头。

发生预测:根据田间调查、灯下诱虫、近期气象情况及参照我县历年发生规律,结合当前天气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中方县今年越冬二化螟成虫产卵盛期为5月4日-5月24日。低海拔区幼虫盛孵期5月15日-5月21日。高海拔(山区)幼虫盛孵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发生期与去年相当,预计发生量弱高于去年。

防治意见:各乡镇农技站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狠治一代压基数,治好秧田保大田”和“治虱防矮”的防治策略,大力宣传二化螟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在开展化学药剂防治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户在秧田期人工摘除二化螟卵块,压低虫源基数,切实搞好秧田病虫防治工作。

防治时间:5月15-23日;高海拔山区推迟3-7天。

防治对象: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象甲、稻杆潜蝇、稻瘟病等病虫。

防治药剂:防治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氟苯虫酰胺、三唑磷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高含量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嘧菌酯、稻瘟灵等药剂。

注意事项:各乡镇农技站应搞好田间调查,根据水稻生育期和海拔高度的不同,结合二化螟在当地实际发生情况,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对发生严重的田块及时开展补火防治。另外,在秧苗移栽前3-5天施好“送嫁药”。

公益提示语:

1、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推行病虫专业化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行病虫防治专业化,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