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 |
攸县植保植检站 | 2017年07月18日 |
根据水稻病虫害冬后基数调查情况,结合水稻栽培品种、耕作制度及气象资料,参考我县历年病虫发生资料诸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全县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期较上年相当。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仍是“三虫二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发生面积207.3万亩次左右;其次水稻病害有重发生危险,稻杆潜蝇、粘虫、稻象甲、三化螟、稻蓟马等次要病虫害将不同程度发生为害。
一、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1、纹枯病:大发生,发生流行期与去年相当,为害程度略有下降,预计发生面积44.8万亩次。
2、稻瘟病:中等偏重发生阿,发生为害趋势预计重于上年,发生面积1.5万亩次。
3、二化螟:大发生,发生期与上年相当,发生为害程度将比上年重,预计发生面积65万亩次。
4、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期早于上年,发生量和为害程度预计重于去年,预计发生面积54万亩次。
5、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期偏早,发生为害程度重于上年,预计发生面积42万亩次。
二、主要预测依据及分析
1、病虫害冬后基数:
1.1、二化螟冬后基数较上年增多。据我站于3月10-13日在观察区系统调查及全县普查,二化螟冬后虫源基数:板田、油菜田、草籽田三种类型田加权平均每亩活虫量25844条,最高亩达94002条,平均值比去年增加22718条,但比近十年的3379条多22465条。越冬死亡率为2.47%(详见图)。
图:近十年攸县二化螟冬后基数图
1.2、“两迁”害虫越冬区虫源基数较高。据农业部测报处资料,2017年春季,除华南西部、西南、东南部稻区气温偏低外,其他稻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两迁”害虫迁入无明显不利影响。我国南方稻区单、双季稻混栽,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品种为主,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且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辗转加重为害程度。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华南、西南稻区2016年冬季和2017年春季,温度偏高1-2℃,降水偏少2成左右,总体有利于“两迁”害虫越冬,对春季“两迁”害虫的迁入无明显不利影响;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春季温度接近常年,降水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和繁殖。
1.3、纹枯病菌源充足。亩平菌核量14.2万粒, 最高23.5万粒,比上年分别增加0.9万粒、1万粒,较去年略增。纹枯病冬后菌源基数充分,具备大发生为害的条件。
1.4、稻瘟病菌源广泛:去年我县稻瘟病发生为害中等,田间残留的病稻草较多,病菌源广泛存在且充足。农户对搞好种子消毒工作的意识有所增强,新浸种消毒剂咪鲜胺药效好,有利于减少种子带菌。攸县属丘陵山区带,降水频度大,气候条件适宜,只要品种抗病较差,预防不力,稻瘟病常易发或成灾。
2、栽培条件:
2.1、越冬生境优化,有效虫源增加,有利二化螟发生。
现在中晚稻基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割后的稻桩较高,残留的二化螟基数大,越冬生境好。近年来对三冬生产各级较重视,油菜种植面积大,同时政策层面大力推行集中育秧,直播栽培得到一定遏制,另单季稻面积有所增加,冬闲田翻耕推迟,有效虫源田增加。但现在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多,机耕机械化程度高,春耕春插进度快,不利于二化螟越冬存活。
2.2、换种积极性高,中佳早17、32、39系列高产抗稻瘟病强的早稻品种,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有利稻瘟病防控,但中佳早系列品种对恶苗病、胡麻叶斑病抗性弱,又增加了另一隐患,苗期若遇长期低温阴雨, 胡麻叶斑病可能重发。湘早籼32、24号等高感稻瘟病品种种植面积仍较大,稻瘟病重发风险仍存在,防控不容轻心。
2.3、肥水管理水平趋好,禾苗抗病虫能力增强
今年肥料价格略有下降,供应充足。我县农民种田积极性稳定,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多,科学种田水平较好,配方肥、复合肥用量上升,氮磷钾比例趋于协调,精耕细作,禾苗生长稳健,有利于控制病虫害发生。
3、防治因素:随着土地流转加速,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科学文化素质,病虫害防控水平能力较以往的农民大幅提高,加上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的逐步推进,氯虫苯甲酰胺、福先安、吡蚜酮、肤虫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噻肤酰胺、加收米、咪鲜胺、三环唑等高效低毒对口药剂大量推广应用,对病虫害的控防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措施到位及时,不利于病虫害的流行暴发。
4、气象因素:
去冬今春我县虽然以阴雨天气为主,但气温与往年相当。仅2017年2月上中旬出现短期低温雨雪过程,1、2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相当,3月平均气温正常中,稳定通过10℃的日期提早,有利于二化螟等本地病虫源安全越冬,二化螟的发育进度较去年预计相当。4、5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五月低温”不明显,降水偏多,有利于二化螟发育和“两迁”害虫的入发生。
公益警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