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 |
麻阳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5月17日 |
发生实况:据我站二化螟越冬调查,全县有效虫源田加权平均有幼虫1475.8头/亩,二化螟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4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较去年、常年偏早。5月12日调查中稻秧田,二化螟一般亩蛾量0-189头,平均89头/亩,亩有卵10-325块,平均305块/亩,当前二化螟正处于产卵盛期,即将开始孵化为害;另外,白背飞虱成、若虫每平方米有0-49头,平均3头;局部秧田稻蓟马、细菌性褐色条斑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发生预测:参照气象资料及当前田间二化螟蛾卵量,预计2025年全县一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幼虫盛孵期在5月下旬,高海拔山区将延至6月上旬。预计稻飞虱第1代中等偏重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盛孵。
防治意见: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狠治一代压基数,治秧田保大田”和“治虱防矮”的防治策略,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抓好中稻秧田病虫害防治,适时打好移栽前“送嫁药”,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防治时间:平丘区于5月20—30日;山后区推迟3-5天。另外,在秧苗移栽前3-5天喷施“送嫁药”。
防治对象田: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蓟马、稻象甲、稻杆潜蝇、稻瘟病等病虫。
防治药剂:二化螟用10%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 100ml/亩,或5%环氧虫酰肼SC 100ml/亩,5%丁虫腈EC 200ml/亩,10%溴氰虫酰胺SC 26ml/亩,20%氯虫苯甲酰胺10-15ml/亩等;田间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乙基多杀菌素等获得登记的生物药剂防治。稻飞虱、蓟马选用80%烯啶.吡蚜酮、25%吡蚜酮、噻嗪酮、70%吡虫啉等。细菌性褐色条斑病选用噻唑锌、氢氧化铜、硫酸铜钙、春雷霉素等。
特别提示:在防治柑橘其他病虫害时,注意添加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胺等内吸型药剂兼治柑橘木虱。
公益提示语:
1、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作物增产增收,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2、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