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中方县植保植检站 2025年05月21日

防控结合,抓好一代福寿螺防治

发生实况:随着气温的回升,我县部分乡镇的福寿螺已进入产卵、繁殖、危害高峰期(一般4-6月进入产卵、繁殖、危害高峰)。据在沿河及其它乡镇调查福寿螺对早稻秧田、再生稻大田的幼苗造成危害,局部中稻秧田、再生稻大田有剪食秧苗,产生断苗缺蔸现象。当前气温正处在22-30℃之间,正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每头成螺一次产卵200-600粒,年产卵2000-7000粒左右,具有繁殖速度快,危害程度大等特性,因此,各乡镇密切关注福寿螺的发生动态,压低成螺基数,严控一代幼螺,实施防控结合。

防治策略:防控结合,压低成螺基数,严控一代幼螺,防止由高基数引起的向后传导繁殖,重点抓好一代卵块清除,化学防治幼螺降低基数等措施。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主要方式有重点清除田间及水沟卵块、带出田间暴晒致其死亡或在进水口设置滤网拦截幼螺进入大田危害。

2、生物防治。防治方式重点针对卵块及孵化的幼螺。在再生稻返青分蘖期田块按每亩15-25只的标准投放鸭苗,让鸭苗取食卵粒及幼螺,降低幼螺田间基数及成活率。

3、农业防治。每亩均匀撒施生石灰100kg左右,杀灭卵块及幼螺,改良田间土壤生态结构。

4、药剂防治。对福寿螺发生较重的田块,选用化学防治,防治药剂有:70%杀螺胺乙醇胺盐或6%四聚乙醛颗粒剂等,按说明书使用。

注意事项:施药时保持田间浅水层3厘米左右,药剂防治时对鱼虾敏感,田间用药后7天内严禁排灌水。


特别提示:在防治柑橘其他病虫害的同时,添加内吸型防治刺吸式口器的药剂: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胺等进行兼治柑橘木虱。


公益提示:

1、积极参与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第一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