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 |
宁远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5月23日 |
今年,二化螟越冬基数大、见虫早、蛾量峰期不明显,卵孵峰期相应拉长,自见虫以来,累积虫量增多,部分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稻飞虱迁入早、量大,稻纵卷叶螟迁入开始增多,叶瘟开始出现,需及时抓好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病虫发生实况
1、二化螟:据越冬调查,全县二化螟有效虫源田加权平均7488条/亩,中和、仁和、鲤溪等地部分田块基数亩平过万头,预计偏重发生至大发生。4月16日,二化螟始见蛾,早于去年12天。截止5月21日,灯下虫量总数75头,比去年同期多25%,但虫量高峰不明显,产卵孵化时间跨度延长,4月底以来陆续孵化为害早稻。目前,田间蛾、卵、幼虫并存,幼虫多数2龄左右,大的4龄。早稻栽插时间不一,田间枯心枯鞘丛率不一,迟插田块尚无枯心枯鞘,部分早插田块枯心枯鞘丛率高的已达8%,枯心枯鞘株率3.2%。
2、稻飞虱:根据近几年的情况,预计偏重发生至大发生。今年,稻飞虱4月17日始见虫,比去年早两周。截止5月21日,灯下虫量总数比去年同期多6倍,达1128头,稻飞虱为害将提早。4月21日出现灯下虫量小高峰107头,5月21日创新高287头,田间虫量多少不一,百丛虫量200—1100头。
3、稻纵卷叶螟:近两年,稻纵卷叶螟对早稻危害大,预计今年也将偏重发生至大发生。灯下于4月26日始见蛾,比去年早5天,至5月21日共31头,蛾量比去年同期少1倍,绝对虫量尚小,目前处于上升过程。田间少量卷叶,幼虫3龄左右。近期雨日增多,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开始上升,预计5月底至6月初迁入蛾量将达到年度高峰,届时将及时预报。
4、稻瘟病:前段晴雨相间,当前田间已有叶瘟出现,近期雨日增多,需及时防控,严防爆发成灾。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兼治稻纵卷叶螟,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等。
2、防治时间:5月下旬至6月初,抢晴天施药,必要时抢抓停雨间歇施药。
3、防治指标:二化螟:枯鞘丛率达到5%或枯鞘株率3%施药;稻飞虱:百丛虫量1000头施药;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施药;稻瘟病: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防治叶瘟;纹枯病:病丛率达到 20%时施药防治。
4、推荐药剂:
二化螟:乙多·甲氧虫、氯虫苯甲酰胺(高抗性区域停用)、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菌素(1.8%以上)、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阿维·甲氧虫、阿维·氯苯酰等。
稻纵卷叶螟:甲维·茚虫威、阿维·氯苯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
稻飞虱: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20%以上)、吡蚜酮、噻虫嗪(25%以上)、吡虫啉(20%以上)、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蚜酮·异丙威等。
稻瘟病: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应在75%以上)、稻瘟灵(40%以上)、嘧菌酯(25%以上)、春雷霉素(2%以上)、肟菌·戊唑醇等。
纹枯病: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嘧菌酯(25%以上)、己唑醇(10%以上)、井冈霉素(20%以上)、井冈·蜡芽菌(12.5%以上)、肟菌·戊唑醇等。
防治时田间要保留浅水层,施药后保水5—7天。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