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 |
涟源市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6月03日 |
一、发生情况
当前柑橘正处夏梢快速生长期,是幼树扩冠的重要时期。因为天气闷热,非常适合病虫繁殖,是潜叶蛾幼虫、粉虱成虫、蚜虫的高发期。凤蝶、介壳虫在柑橘老果园有局部发生,部分果园脂点黄斑病、树脂病发生较严重。是柑橘溃疡病侵染高峰期,易感柑橘溃疡病的橙类、柚子等品种需加强防控。同时,柑橘木虱会随气流降临。请各乡镇街道农技人员及农户注意观察、掌握情况、科学防治。
二、防治建议
(一)柑橘潜叶蛾
1.夏梢管理。对于幼树,采取摘除过早或过晚抽发的嫩梢,并在新梢萌发3cm~5cm左右时喷施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或其它多元素微肥),以加快新梢老熟;对于盛产树,采用控制夏梢萌发,切断潜叶蛾的食物链。
2.防控时间。第一次以夏梢芽长3cm~5cm左右为宜,每隔10d~15d喷1次,喷2~3次。
3.防控药剂。建议选择“触杀型药剂+内吸性药剂+杀卵剂”施药组合,以应对潜叶蛾的世代重叠现象。
(二)柑橘木虱
因为近期强对流天气频繁影响,柑橘夏梢萌发不整齐,为柑橘木虱定植、产卵提供有利条件。各乡镇街道、种植大户务必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旦发生就发动联防联控,对辖区内橘园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及时防控,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园、园不漏株,全力阻截柑橘木虱扩延。建议每次柑橘病虫害防控时,加入内吸性杀虫剂。
(三)红蜘蛛、粉虱、蚜虫、介壳虫、凤蝶、蝽蟓、象甲
可结合柑橘潜叶蛾的防控,优先选择触杀型杀虫剂防治蝽蟓、象甲及粉虱成虫,喷施内吸性的杀虫剂防治粉虱、蚜虫、介壳虫。
(四)柑橘溃疡病、脂点黄斑病和砂皮病
防治原则是:毫不松懈、打药细致周到、严控害虫和夏梢、合理施肥。夏梢萌发后需喷药2-3次,喷药间隔不宜超过15天。
(五)用药推荐
1.触杀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等。
2.内吸性药剂。啶虫脒、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噻虫胺等杀卵剂:虱螨脲、吡丙醚、噻嗪酮等。
3.昆虫生长调节剂或微生物农药。氟铃脲、氟虫脲、灭幼脲、BT乳剂、杀螟杆菌等。
4.溃疡病。氢氧化铜、春雷霉素、春雷王铜、王铜、噻唑锌、喹啉铜或噻森铜等。
5脂点黄斑病、砂皮病。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
6.柑橘大实蝇。5月下旬开始羽化,可采用悬挂柑橘大实蝇诱杀球诱捕成虫,每亩悬挂20个~70个;在成虫返园期(成虫始见期后15d~20d)采取饵剂诱杀1次~2次,间隔7d~10d,每亩喷10个点,每点0.5㎡,在树冠中下部叶背喷施,以上午9h~11h和下午4h~7h喷施为宜,橘园及橘园周边5米范围的灌木、杂草等地也需进行点喷。可选择0.1%阿维菌素饵剂或水解蛋白饵剂,或隔行喷施糖醋液饵剂(红糖3份、白酒1份、白醋1份、敌百虫0.2份、水100份)等。
(六)注意事项
1.夏季高温,采用桶混技术时,单次混药种类最多不能超过4种;
2.注意各种剂型的农药使用方法,以及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混配;
3.注意碱性的叶面肥不能与任何药剂混配,谨防药害。
4.选用铜制剂时,不宜与其它杀虫杀菌剂混用,建议与农用植物油甘油酯、园艺矿物油混配,实现减药增效。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4.严防柑橘黄龙病,健康种苗是关键,铲除病株护果园,科学防控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