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 |
鹤城区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7月16日 |
一、发生实况及预测
1、发生期预报。据近期田间调查:稻飞虱:7月8-15日大田每百蔸有成、若虫875头,最高达1250头,有短翅型成虫出现;带卵株率1.3%,每百蔸有卵287粒。稻纵卷叶螟:7月8-15日大田每亩有蛾412只,高的达760只;每亩有卵1780粒,高的达3200粒。幼虫于7月17-21日盛孵,山区推迟3-5天。二化螟:第二代二化螟于6月底进入羽化期,幼虫盛孵期7月16-28日,高山区推迟3-5天。纹枯病:由于受高温天气影响,病害流行趋势得到遏制。病蔸率2-8%,病株率0.8-4.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蔸率在0-2%。稻水象甲:第一代稻水象甲成虫开始在山边田间出现,预计成虫高峰期在7月底-8月初左右。
2、发生程度预报:根据当前田间发生情况、结合天气预报及历年发生规律分析:预计我区中稻中后期病虫害将呈中等发生流行。我区中稻进入孕穗期,将有利稻瘟病、纹枯病发生与流行;部分田间出现稻飞虱“短翅型”成虫,需高度警惕褐飞虱成灾;稻纵卷叶螟会有不同程度发生;二化螟蛾峰批次多,发生持续时间长,发生危害严重。稻水象甲在老发区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
二、防治意见
当前我区中稻大部分正处于拔节至进入孕穗期,部分早熟品种7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正是防治及预防穗颈瘟、稻曲病等病虫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加强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适时组织农户开展防治。特别是褐飞虱为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性,防治难度大,要引起高度重视,搞好防控,确保中稻安全生产。
1、防治适期:预防穗瘟和稻曲病,抓住破口期前3-7天、抽穗20-30%各防治一次。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在7月18-26日防治;第二次防治在8月2-10日,山区适当推迟3-5天。
2、防治对象:重点以防治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为主,兼治稻纵卷叶螟;山区中稻老稻瘟病区和稻曲病加强预防。黄金坳镇长谭村、近远村、坪星村、水环口村、水沙溪村和黄岩管理处白马村、大坪村注意防治稻水象甲,严防蔓延扩散。
3、防治药剂:防治稻瘟病宜选用75%三环唑、25%咪鲜胺、75%戊唑醇·肟菌酯、25%吡唑醚菌酯。防治纹枯病选用20%井冈霉素、75%肟菌•戊唑醇。防治稻曲病选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75%戊唑醇·肟菌酯。防治稻飞虱选用10%三氟苯嘧啶、80%烯啶•吡蚜酮、70%吡蚜•呋虫胺。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防治稻水象甲选用:70%吡虫啉、11.6%甲维・氯虫苯。
注意事项:为减少病虫抗药性的影响,须注意轮换使用药剂。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同时应适当加大药液用量,常规施药每亩施足45-60公斤药水,植保无人机防治亩平不少于5公斤药液,
并添加农药助剂,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时避免高温作业,顺风施药,以免引发农药中毒。
特别提示:在防治柑橘其他病虫害时,注意添加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胺等内吸型药剂兼治。
公益提示: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2、积极参与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